學期初選了25學分,聽起來就是會炸開的節奏。另外我這學期訂下的目標是都要有 A- 以上,並盡量都有 A,A+ 就隨緣。

這邊會列出我修這堂課的體感學分數(計算方式大約是我每周平均花的小時數/2)、扎實程度(越高代表我學到的東西越多)以及其學期初選課時期望自己會拿到的成績。

遼宋金的物質世界

  • 授課老師:許雅惠
  • 課號:Hist3134
  • 歷史系選修兼通識A2*(我會當通識或一般選修),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2
  • 扎實程度:4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C-~B → pass / B+ → pass

主要在介紹遼宋金時代的各種器物,雖然個人覺得上課的內容遼:北宋:南宋:金大約是 4:3:2:1 左右。前兩節課老師會解說那些器物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等等。第三節課是助教討論課,每個助教帶的方式不太一樣,我的助教是會分好約三到四人的小組,選定一個主題(主要是當周的指定閱讀延伸),進行解說並在一些議題上提出問題讓小組討論。學期中會有一次到故宮校外教學。期中有一個背器物名稱(很吃記憶)和寫一些關於那些器物的申論的考試,期末則是會數個人一組策劃一場線上展覽。

當初看到了有探索學分制度,就想說去修修看之前怕炸 GPA 不太敢修的歷史系的課,並刻意選了星號通識之後分配學分會比較有彈性。所以當時的想法是能過就好。最後拿到了一個比我預期高的分數,不過還是把探索學分用下去了。

個體經濟學原理與實習

  • 授課老師:林明仁
  • 課號/班次:ECON1020/01
  • 多個系必修兼通識A5*(我會當一般選修),4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1
  • 扎實程度:6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-~A+/A

林明仁老師的個經原是台大裡面最數學的,所以考試也少不了計算。星期五老師會上課但不錄影,會講一些有趣的經濟學應用。助教課不用實體出席,大助教會錄影片,有點像是上課的重點整理,有時會有線上經濟學小遊戲,據說玩得好的會有獎勵(但我幾乎沒參加)。有六次作業,只有十題選擇題會算分,問答題交出去雖然不算分但會有助教幫忙改。期中考及期末考雖然號稱英文出題但實際上只有兩三題是全英文,並且某些單字也會附中文。

當初是抱著我想學好經濟學去選這堂課的,也聽問林明仁老師偏數學的課程對於資訊系學生較有利,內容也很扎實,認真學一定會學到東西,但是我實在是被其他科壓得太慘沒辦法好好對待這堂課。

線性代數

  • 授課老師:陳文進
  • 課號/班次:CSIE2120/01
  • 大二上必修/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1
  • 扎實程度:2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~A+/A

算是相對輕鬆的線性代數課,但不扎實到被稱作矩陣計算機課,整學期有 12 份作業,有兩次考試,題型與作業很像,是一點觀念偏計算。上課的教室加上老師的聲音很有助眠效果就是。

系統程式設計

  • 授課老師:黎士瑋
  • 課號/班次:CSIE2210/02
  • 大二上必修/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4
  • 扎實程度:7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-~A/A+

四次手寫作業(一些多選題及簡單的問答題)、四次程式作業(一些應用)和期中考(滿分108)期末考(滿分100),題型是多選題和問答題(主要是問程式可能有什麼問題、系統會怎麼運作或是寫程式解決問題),可以帶大抄。

前瞻資訊科技一

  • 授課老師:蔡欣穆(與蕭旭君、陳尚澤、黎士瑋、巫芳璟、莊永裕、張嘉淵合授)
  • 課號:CSIE3015
  • 選修/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2
  • 扎實程度:2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~A+/A+

這堂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不同實驗室的研究內容。因此每個教授會分別介紹他們的實驗室的研究內容,各有兩堂課,並有作業或是上課內容的考試,比較特別的是張嘉淵是廣達電腦技術長,是來演講的,作業出了兩份奇怪的心得。每個教授各 100 分,滿分 700,會在上課前點名(拍現場照片傳到 cool)且一次沒簽到扣總分 20 分。學期初也說這堂課是切等第,但最終還是不知道怎麼切的

當初初選沒抽到這堂課,後來跑去加簽才簽到,卻聽說這堂要點名覺得有點討厭。原本以為不會A+但還是拿到了。

機器學習

  • 授課老師:林軒田
  • 課號:CSIE5043
  • 選修/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6
  • 扎實程度:9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/A+

這學期是中文授課,之後幾年也會一樣。採用的方法是每周會列出一些老師之前錄好放在 Youtube 的影片,在每周上課前看完,正課時間則會讓同學提問(會錄影)加上補充一些東西。有 HW0(20 題選擇題)加上六次作業(每次 12 題加上 1 題 bonus,全都是問答或證明沒有選擇題),以及三人一組 Final Project,包含預測台大附近 Youbike 站點不同時間剩餘腳踏車數量的 Regular track 和叫兩個語言模型辯論再用另一個評分模型評估兩方辯論,要探討如何訓練以拿到高分,不過等第是用切的,而且今年多了 Bonus 讓整個算分機制不太一樣。

作業確實也如傳聞中的硬,有時候會在一題卡很久。另外就是我覺得 Final 選題可能沒那麼恰當,各組做出的結果都沒有太大的實際應用價值,還會被平均打爆(主要還有我花很多時間搞出來的模型預測都很失敗),甚至期末周的租借行為大家都預測不到。Bonus 的話那個評分模型的依據也有些奇怪。

歷史研究數位人文資源的介紹與實作

  • 授課老師:項潔
  • 課號:CSIE5025
  • 選修/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1
  • 扎實程度:0.5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/A-

這堂課主要是介紹一些關於歷史檔案資料庫(像是地方議會紀錄或是歷史檔案如淡新檔案)的使用方法等等,上課前會用 Google 表單點名,有一次個人作業跟一次團體作業,還有期中跟期末報告,期中報告大致上是報告期末報告想做什麼,期末則是運用資料庫進行一些研究,寫出一份報告。

上了兩三堂課覺得這堂課跟想像中的不同,我的收穫除了知道有什麼資料庫之外幾乎沒有,操作不太需要上課也能學會,而且講的題材有點也沒有想像中有趣。另外一點是原本選這堂課還聽說 85% A,結果只有拿A-。

數位聲音藝術與創作

  • 授課老師:林經堯
  • 課號:NM7614
  • 選修/3學分
  • 體感學分數:1(集中在期中和期末)
  • 扎實程度:2/10
  • 期望成績/個人成績:A~A+/A-

上課時間是在星期一晚上,主要在教聲音怎麼合成的,前半學期著重在 Puredata,後半學期則教了很多種軟體,老師常常跑去香港所以時常是線上上課,而且上課有錄影所以後半學期幾乎沒人去。期中報告主要是看我們有沒有學會 Puredata,期末報告則是到科教館一個有64個喇叭的場地做出聲音與畫面的結合,算分是整組(五到六個人)都會同分。

我要抱怨那個64個喇叭的場地,我放了70個左右的音源結果他電腦的CPU就給我炸了==,最後拿到了一個比預想差的分數。

總結

必修6學分,系選修12學分,通識或一般選修7學分,GPA 4.04